鹦鹉鱼原来是什么样子?

郗红海郗红海最佳答案最佳答案

鹦鹉鱼(Amacanthus nigrocinctus)又称之为鹦嘴鱼、鹦哥鱼、红魔鬼鱼等,属于热带鱼类。 原产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及奥里诺科河流域,目前主要分布于亚洲、非洲和太平洋岛屿。我国于1987年由香港引入第一尾鹦鹉鱼苗在南海繁育成功。 现在已成为世界性的观赏鱼类之一,广泛饲养于家庭水族箱中。其体形长而侧扁,呈流线型,背部微拱,腹部扁平;全身覆盖着一层菱形条纹;头骨发达,前额隆起,眼睛大且突出,口裂宽大弯曲,下颌稍向前突。

成年的鹦鹉鱼体长一般在30cm左右,最大的可达60cm以上,体重约2kg。身体颜色绚丽多彩,腹部为白色或金黄色,背部为橄榄色或深灰色并镶有一条黑色边缘的背带,在阳光的照射下,全身散发出美丽的金属光泽。 头部和躯干部披覆着很多鳞片,这些鳞片由许多排列整齐的菱形细胞排列而成,每个菱形细胞又由外层的透明纤维膜和内层的蜡质层构成。

由于蜡质层的厚度可以调节,因此当遇到外界刺激时,如光线强弱的变化、温度的升降等,能够迅速改变皮肤的颜色和鳞片的形态以适应环境。另外,它们还可以将腹部的卵黄分泌液通过消化道吸收到体内,再分布到背部的鳞片中,形成保护色,使自己在弱肉强食的猎物成为不易被发现的“隐形者”。 为了便于在水中游动时不被敌害发现,它们的体色还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快速改变。如果受到惊扰,它们会立刻将自己“隐身”,全身变暗,若是在黑夜便可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。

除了变色能力十分出众之外,鹦鹉鱼的泳技也十分高超。它们可以将鱼体完全浮出水面,利用长长的胸鳍以及独特的游泳方式,在水中垂直升降、回旋打转、侧身游动,甚至能在水中倒立起来。这种特殊的泳姿可以帮助它们摆脱敌人的侵袭,捕捉食物,同时也可以使得生殖细胞顺利进入水中,进行繁衍。

谢德文谢德文优质答主

鹦鹉鱼色彩艳丽,体表主要呈现的是湖蓝、湛蓝、亮黄、朱红等色,具有横行条纹。

它们不仅有着类似鹦鹉的色彩鲜艳的嘴,而且还具有鹦鹉般的聪明智慧。它们利用小石块、珊瑚或是礁石做磨牙石,用牙齿咬磨,以使自己锋利的牙齿保持始终如一的良好状态。此外,它们还能用这些磨牙石凿击珊瑚或礁石,吃掉上面的珊瑚虫和藻类食物,同时不断拓展自己的活动和生活空间。

鹦鹉鱼吃的食物都是些没有多少营养的低热量藻类植物。为了在生存争夺中不吃败仗,它们进化出了一种奇特的自我保护方法,那就是每天晚上睡觉时给自己建造一个"堡垒",避免敌人攻击。具体做法是:用嘴巴吮吸海底的沙石,然后再从腮部排出泡沫,以这些混合物为建筑材料,最后建成一个圆球状的"堡垒"。这些泡沫屋像橡皮膏一样粘在海底的礁石上,并将自己包裹在内,直到第二天清晨醒来才破窗而出。

我来回答
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,文明评论!